大班庆端午节活动策略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国内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类活动都合适大班的婴幼儿来拓展,既能训练和进步婴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婴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婴幼儿知道屈原的故事,能激起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拓展有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的: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阴历5月五是大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及风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难题);
筹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登场||乘火车(进站)
1、开始部分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2、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你们是否知道大家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婴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5月五,端午节)
2、赏析故事(需要婴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依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婴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阴历5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了解端午节都有什么风俗?
(3)为何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依据婴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知道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起婴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知道其作用与功效。(婴幼儿讨论)师:除去这两个风俗,你们还了解别的端午节风俗吗?还有很多风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类风俗吗?(婴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讲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什么风俗?婴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讲出给婴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愈加热,蚊子、虫子也愈加多,疾病容易时尚。古时还没创造灭蚊剂,但古时候中国人很聪明,爱动脑筋,借助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闻能降服鬼怪。
向婴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意思: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大家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大家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闻:古时候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大家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含义是祛毒长命。
3、学习儿歌1、赏析儿歌2、跟读儿歌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4、认读字孩子龙舟、艾叶、粽子
4、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婴幼儿依据自己手上的字孩子做出蹲下的动作
5、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师:端午节的风俗还有许很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大家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风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大家用最热闹的方法来庆祝吧!
带领婴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风俗的认识 )
教材模板 大班社会活动教材《开心的端午节》
活动目的
1.情感目的: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的: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及民间风俗。
3.能力目的: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推荐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筹备:
1.经验筹备:婴幼儿与父母一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筹备: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起婴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1)引导婴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为何要赛龙舟?
2.引导婴幼儿交流、讨论,知道端午节的起源。
(1)鼓励婴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推荐已获得的有关经验。
(2)提问:什么时间过端午节?端午节是如何来的?
(3)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婴幼儿一同梳理、提高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婴幼儿知道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1)提问:端午节大家会做什么事?
(2)引导婴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知道端午节
的各种风俗。
(3)鼓励婴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家过端午节的风俗。
(4)梳理提高经验。
4.婴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为大伙筹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地区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伙搭建龙舟。
端午节活动教材
1、设计考虑
端午节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婴幼儿更好地知道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起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阴历5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风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很多传闻、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故事等。
2、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的
(一)小班
1、让婴幼儿初步知道端午节是国内的传统节日,并知道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婴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婴幼儿革新意识。
(二)中班
1、了解端午节是国内的传统节日,初步知道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2、了解屈原是国内古时候的爱国诗人,激起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伙一块共度端午节,积极参加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大班
1、了解阴历5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
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
3、具备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的快乐。
3、主题活动推行概况
4、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借助
(一)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婴幼儿采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婴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成与体验:
中班、大班可以以“我的检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婴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状况,如:有关端午节的问题与对端午的故事与风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小班则可以以“大家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婴幼儿的活动状况; 4、地区中提供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 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
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婴幼儿游戏;
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等材料供婴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婴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父母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父母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状况等。 (二)资源借助
1、请父母帮助婴幼儿进行有关资料的调查及搜集,丰富婴幼儿的有关经验; 2、请父母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婴幼儿一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当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5、主要教育活动策略
(一) 小班 活动筹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了解端午节吗?哪个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在这一天,大家会吃那些?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不少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说。 活动介绍: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阴历5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5月节、端5、等等。虽然名字不同,但各地人民节日的风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国内有二千多年的旧风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品尝粽子,并讲述。 ①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大家来闻一闻,香吗?你们了解这阵清香来自什么地方?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②婴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筹备了不少的粽子,大家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是否一样? ③婴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3、请小孩子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①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②5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外出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④5月节,天气热,放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二) 中班 活动1、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范围:语言 活动目的:
1、赏析端午节传闻中有关屈原的故事,了解屈原是国内古时候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筹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了解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起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大家为何要过端午节?为何要纪念屈原呢?②大家是用什么办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倘若你是屈原,国君不同意劝告,你会如何做?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 活动2、童谣《拍手歌》 主要涉及范围:语言 活动目的: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有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风俗的有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筹备:
1、与端午节风俗有关的图片、实物。 2、婴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赏析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交流有关端午节风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大家都会有的什么活动? 赏析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哪些听不懂的地方? 2、学习童谣,知道拍手机游戏戏的玩法。 尝试朗诵童谣。
讨论拍手机游戏戏的玩法,激起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何叫《拍手歌》?②大家可以如何念这首童谣呢? 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三) 大班
活动:我了解的端午节 主要涉及范围:语言、社会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有关经验。
2、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了解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筹备:
婴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 活动建议:
1、活动前,依据婴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婴幼儿广泛采集资料、积累经验。
2、活动中,鼓励婴幼儿依据我们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推荐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教师与婴幼儿一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