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开题报告第二篇:
题目:婴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内容摘要】 婴幼儿期是婴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打造的要紧阶段。在婴幼儿园的平时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促进婴幼儿规则意识的打造和好规则行为的培养,为婴幼儿的自主的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字】 婴幼儿规则意识 行为教育
1、问题提出 :
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是从古到今天每人皆知的切身体会,也是一个生活存在这个社会里第一所需要遵守的。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规范,都约束了一些人的不规范行为。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婴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码更为要紧。目前,婴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婴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婴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婴幼儿从熟知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同意集体教育,难免给婴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婴幼儿不可以像在家那样随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婴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集体中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规则在婴幼儿园的1日日常处处体现,所谓的规则,就是婴幼儿的1日生活常规。常规的打造不止是集体教养婴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进步,可以起到培养好情绪,形成肯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婴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升有哪些用途。
规则作为教育方法,可以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婴幼儿活动水平,提升能力和身心进步水平有哪些用途。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婴幼儿要根据肯定的需要,约束自已的不好的行为,限制自已不应该扰乱肯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婴幼儿从小就了解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肯定的约束力,不可以随性。如:站队时不可以拥挤,大声暄哗,收玩具时摆设整齐,不可以争抢其他人的玩具等,这类都是让婴幼儿在日常主动行成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婴幼儿在活动中越来越打造和健全规则,并认真实行,把这种实行作为自己的需要,从依规则控制自己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因此引导婴幼儿打造初步的规则意识,了解肯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首要条件。
2、研究目的:
1、引导婴幼儿打造初步的规则意识,了解肯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首要条件。
2、可以主动约束我们的不好的行为,培养好的行为习惯。
3、 研究办法:
察看法:为班级婴幼儿打造个案并进行长期追踪察看,并对婴幼儿的神态、活动、语言等进行察看剖析。
行动研究法: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婴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按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技巧、领会与经验,并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支撑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4、研究时间:
20xx年x月——20xx年x月
5、研究对象:
小班25名婴幼儿
6、推行策略:
、规则是婴幼儿自主活动顺利拓展的要紧保证。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婴幼儿的自主参与是十分关键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婴幼儿真正的拓展自主活动,规则的打造是十分关键的。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假如教师过于强调规则,必然会把婴幼儿管的太死,使他们失去自主活动的机会。反过来,假如过分强调自主活动,没任何规则的约束,教育也没办法发挥应有些用途。因此在婴幼儿园的日常,为了让婴幼儿可以真正拓展自主活动,大家既要为婴幼儿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婴幼儿放松的活动,同时也不可以太放任婴幼儿,要为婴幼儿提供必要的规则。
案例1、无规则的区角活动
在区角活动“高兴城堡”的搭建活动中,涌入很多的小朋友。大伙每个人拿起几个盒子开始自由的搭建。可是由于参加的婴幼儿比较多,分到手里的材料明显不够用,小朋友发现材料不够用了,于是吵吵闹闹、互相抢夺起来,为我们的搭建活动探寻材料。不一会儿功夫几个小朋友哭了起来“高兴城堡”搭建活动只好取消。
案例2、有规则的区角活动
同样是区角活动“高兴城堡”的搭建活动。小朋友拿到我们的进区标志卡,插到卡槽中。由于限人数6名,第七个小朋友没能进入该区角只好耐心等待。在搭建开始阶段,每个人领到一张任务卡,于是小朋友根据自己任务卡中的内容探寻材料,再根据指示搭建城堡的一个部分,小朋友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在老师的帮忙下合力拼成一个大城堡。
在案例1中教师为婴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但事实表明,
在对婴幼儿没提出任何规则性需要的时侯,婴幼儿之间就大概产生相互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婴幼儿的自主活动就没办法顺利拓展。在案例2中因为打造了好的区角游戏规则,如此既能够规范婴幼儿的操作行为,支持婴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又能有效的防止婴幼儿之间由于材料或是合作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这样来看,婴幼儿的自主活动需要肯定的规则为保障,只有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婴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才能让婴幼儿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得到自主的进步。
、多渠道和多办法,引导婴幼儿提高规则意识,促进规则行为培养。
在日常,婴幼儿常常表现出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安静静的图书区或是玩具区大声的讲话,争抢玩具,不可以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等等。事实上,这类现象是由于婴幼儿没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薄弱所致。因此大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积极引导婴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培养规则行为。
1、正面强化,借助榜样示范提高婴幼儿的规则意识。
榜样示范是一种关键的教学办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模仿中进行学习。心理学有关研究证明,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法、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变或提升。在婴幼儿的日常,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婴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不但让婴幼儿学会了有关的行为规范,也有效的提升了婴幼儿的规则意识。并且教师在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创设类似的情境,或有助于婴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培养规则行为。
案例: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每到这时大家一直强调让婴幼儿将小椅子放到桌子下面,预防小朋友站队时绊倒,可总有一些小朋友着急站队而忘记放椅子。某一天,我表彰了几个坚持放好小椅子再去站队的小朋友,于是其他小朋友立刻回到座位上将小椅子一一放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法,为婴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让婴幼儿学会了好的行为规范、保障婴幼儿的身体安全,也有效的提升了婴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该擅长把握日常的每一个教育场景,把握教育契机将这类场景变成我们的教育情境,培养好的规则行为,提高婴幼儿的规则意识
2、规则自定,让婴幼儿自觉的培养规则行为。
婴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婴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婴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婴幼儿身心发 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征,因此,在引导婴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和培养规则行为时,教师应该强调进步婴幼儿的自主意识。在1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参考实质状况大胆放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方法,允许婴幼儿自己去考虑规则需要的合理性,从而自主建构规则,进而进步到遵守规则。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把班级还给孩子”秉承如此的管理理念,将班级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如:整理图书、玩具分类等,和区角游戏规则拟定和监督等工作全部交给婴幼儿来完成,真正达成规则自己定职位轮换的自主管理模式。于是大家在班级设立了小小值日生职位,从早晨入园接待小朋友到分发餐具再到欢送婴幼儿离园婴幼儿的1日生活都会有小小值日生进行服务,而且每天轮换,让每名婴幼儿都有机会去管理班集体。让婴幼儿在管与被管中规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理解并遵守规则是所有活动顺利拓展的必要条件。
3、标志暗示,帮助婴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
在婴幼儿的1日日常,教师要以多种方法引导婴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 规则,掌握尊重理解别人。婴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需要遵守的轻质规则缺少足够认识,因此在行为上出行偏差,这是教师就能借用符号、图标进行行为上的提示和约束。
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花城有趣的画面,通过察看、模仿、暗示等渠道去刺激婴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好的行为的萌发,促进婴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婴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假如让婴幼儿自主、自由的选择,总是会出现争抢等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和婴幼儿商量游戏规则,并将这类规则绘画成大伙都能了解的图标张贴在每个地区内。如:盥洗室内贴上老师和婴幼儿一同制作的洗手步骤图和节省用水的标志:图书区画上一个闭紧 的小嘴巴,告诉婴幼儿看书时要安静:卫生间贴上男生和女生的小头像,提示小朋友文明入厕等等。这类画面虽然不够美观,但确是小朋友和老师一同制作并且想去遵守的,这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或是贴一些买来的十分精美的挂图成效要好得多。
7、结论:
在婴幼儿园的1日生活之中,作为教师大家应该充分知道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办法,加以教育和引导,拟定适合的规则需要,使婴幼儿在不超越底线的状况下生活、游戏。在和谐的秩序中,可以主动约束我们的不好的行为,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完善的人格,促进婴幼儿好个性形成和社会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教育新思维】
2、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
3、陈央儿【用隐性规则引导婴幼儿有序活动】